1、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理解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筛选与概括、整合文章重要信息
理解说明内容
3、弄清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
4、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
理解句段作用
5、掌握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及作用
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语言
●纵观历年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内容、题型、答题技巧及识记知识要点综合概述
作为第*道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或考查议论文)历年对此部分考查的题目为3或4道,分值约占全卷的12—15分,文章考查的内容如上表格所示,选材主要为新科技、新发明或产品介绍(如2012年考查《被造就的虚拟偶像》),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研究(如2010年考查《在鸟笼中消失》),或一些结合我市相关的文化、建筑或习俗等内容的文章(2006年厦门《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文章浅显耐读,应静下心仔细阅读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布局结构(注:阅读文章*忌走马观花、一目十行)。
(一)考查题型分析
1、第*道题目:本道题为送分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及布局结构的把握,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整合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设题方式为如“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亚洲鲤鱼被美国政府认定为‘*危险的外来物种’”等。因此,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本道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通读全文”,以及分点作答(答题格式如“①··②··③··”)。
2、第二道题目:本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考生应牢牢掌握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及本道题目的答题格式(这一句运用了(写具体的说明方法)的说明方法,(写具体的表达效果)说明了(写说明对象的特点,要注意各段落的中心句)的特点),设题方式为如“本文多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等。因此,作答本道题目时一定要清楚这句话所在的段落主要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即本段落的中心句。
3、第三道题目:本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情况,设题方式较为灵活如“(2014年厦门)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更好,并说明理由:①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群亚洲鲤鱼,跨越电网和堤坝的障碍,一路朝着五火湖游去。②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2005年厦门)第⑶段‘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一句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等,作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表态,其次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1.按文章语言风格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2.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注意分析句子,可按照答题格式的要按照格式作答。
4、第四道题目:本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设题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
1.如“以下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更适合作为此文的题目?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A.读书的利息B.‘冒黑烟’与‘吐光芒’”,作答这类题目时一定注意“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即联系文章内容作答)”参考答案:要点与评分:明确哪个标题更好得1分,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表达1分。选A的要注意从“利息”的内涵入手,很少有人将读书与商业术语联系在一起,而作者引用章太炎的创见,见别人所未见,从而引出自己的新观点,讲道理,摆事实,展开论述。选B的要注意从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入手,文章引用了小故事,风趣幽默,用“冒黑烟”形容人云亦云、无自己的见解的老学究,用“吐光芒”形容鲜活有创见的大学者。认为只有思考,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两者对比强烈,生动有趣。(2013年厦门)
2.如“联系全文及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虚拟偶像的看法。(提示“下列材料供参考)(2012年厦门)”、“美国用了多种方法抗击亚洲鲤鱼,但收获甚微。如何抗击此类外来生物入侵者,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请至少写出三点。(2014年厦门)”、“第11段中说“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2010年厦门)”等,作答建议、措施类题目,一定注意回到原文中找出造成现在此种结果的原因,其次从原因入手作答,作答联系生活谈感受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谈联系生活实际,切忌自己侃侃而谈。
一、阅读《在鸟笼中消失》一文,完成1—4题(15分)(2011年厦门)
在鸟笼中消失申赋渔
①1914年9月1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1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②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多的鸟儿呢。
③仅仅100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④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⑤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
⑥可是,欧洲人来了。
⑦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
⑧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的数字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⑨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
⑩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团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11)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12)纪念碑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3)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10年后,只有*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1.请按照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4分)
2.本文多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3分)
3.有人提出,以“最后一只旅鸽”为标题比原来的“在鸟笼中消失”更适合本文。试比较它们,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4.第11段中说“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4分)
二、阅读《白鹭趣话》下文,完成1—3题(12分)(2011年厦门)
白鹭趣话
①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②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③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④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⑤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⑥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⑦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4分)
2.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3.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4分)
三、阅读《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一文,完成1—4题(13分)(2014年厦门)
美国人民抗击鲤鱼“殖民者”秦珍子
①为了抵抗亚洲鲤鱼“军团”,美国人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②“敌人”最初是以国际主义战士的面目出现的。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南方一些水域水藻和微生物泛滥的问题,美国人从东南亚引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八类鱼种,统称为“亚洲鲤鱼”。
③刚开始,这些没跳过龙门,却一举跳出国门的鱼儿非常敬业。它们在规定的范围内,吸溜着异国他乡的浮游生物,堪称清道夫中的战斗夫。只是没有人注意,它们惊人的食量,比如,一条成年亚洲鲤鱼一天能吃掉5公斤的食物。
④渐渐地,这些外来户不再满足于自己旅居美利坚的身份。当密西西比河遭遇大洪水时,它们趁乱逃出了控制水域,进入自然河流,并迅速扩散。如今,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绘制的“亚洲鲤鱼分布图”上,美国国土中部由南向北的区域,被上百个红色圆点密集布满,都是亚洲鲤鱼的势力范围。
⑤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亚洲鲤鱼在密西西比河连通的水系中游荡,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因为吃嘛嘛香,它们几乎霸占了本土鱼类所有的口粮。因为没有天敌,它们也从未受到任何抵抗。一位“超级鱼妈”一年可产卵300万颗,成活率极高。
⑥它们不怕氧气少,不怕水温低,在那水草茂密的河底,到处都是鲤鱼们的宿营地,在那静静的湖泊中,有它们无数的好兄弟。每当有船经过,它们便高高跃起。少则几十条,多则上千条。有的把水面拍得啪啪响,有的直接落入船舱,有的则过于“友好”——直接扑面而来。美国人用“灾难”来形容这看起来喜气洋洋的情景。事实上,平均体重10公斤的鲤鱼从天而降,会威胁小船的安全。且因为这些非法移民的胡吃海塞,野蛮生长,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⑦美国政府官方认定亚洲鲤鱼为“*危险的外来物种”。科学家认为,一旦它们继续向北,进入五大湖区,会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带来灭顶之灾。
⑧从2009年起,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大规模的民间捞鱼比赛每年都在举办。防护网和电网也曾被安装到河道中,但这些“游击战士”总是能巧妙躲避和穿越。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把“飞鱼,美味!”的视频广告放在官网上宣传。可美国民众嫌脏嫌刺多,就是不愿吃。
⑨“野鱼杀不尽,水涨鱼又生”,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亚洲鲤鱼正式“宣战”。他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美国陆军工程兵正式发布一项研究报告,建议在密西西比河通往五大湖区的河道上建造一道巨型堤坝,阻挡鲤鱼。该工程预计需要25年完成,预算金额为180亿美元。为了消灭鲤鱼之患美国如此不惜巨资,实在令人叹惜。
⑩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就在去年10月,美国科学家已经宣布首次掌握“亚洲鲤鱼”在五大湖水域成功繁殖的证据,他们在桑达斯基河“逮捕”了4条草鱼,发现皆是土著当地繁殖的。
(11)抗击持续进行中......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亚洲鲤鱼被美国政府认定为“*危险的外来物种”。(3分)
2.本文多次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从中摘入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3.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更好,并说明理由。(3分)
①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群亚洲鲤鱼,跨越电网和堤坝的障碍,一路朝着五火湖游去。
②也许就在这一分钟,又有一支亚洲鲤鱼小分队,绕过电网,跳过堤坝,一路向北,朝着占领五大湖的目标奋进。
4.美国用了多种方法抗击亚洲鲤鱼,但收获甚微。如何抗击此类外来生物入侵者,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请至少写出三点。(4分)
四、阅读《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一文,完成1—4题(17分)(2006年厦门)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4.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